随着中国车市的发展,汽车也随之兴起。而且,随着传统互联网模式向移动互联网模式的转变,汽车的江湖格局也发生了可见的变化。
为叙述方便,我主观的把车媒江湖,按时间先后,划分成两个时代,即“传统互联时代”和“移动互联时代”。而在此之前的纸媒时代,我并没有太多了解,这里就不讨论了。
我这里要聊的车媒数量其实不多,主要有“汽车之家”、“新车评网”、“大家车言论”、“萝卜报告”、“逗斗车”、“胖哥汽车频道”、“Y车评”及“38号车评中心”。而且都是个人感觉,欢迎各位讨论。
在这一时期,车媒还是以集成化、垂直化的平台模式为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当年的“汽车之家”——请注意“当年”两个字。
那时的“汽车之家”是一个汽车方面的门户型网站,非常全面。从数据到车评,从汽车消费到汽车生活,从商城到二手车……几乎无所不包。其内容形式也比较多样,视频、文章、图集、论坛等,都在做。与它同时代的还有“爱卡汽车”、“易车网”、“车168”等,做得也还不错,但就体量和内容质量而言,它们只能算第二梯队。
当然,在同时期的中国的南方,还一个“新车评网”,也非常值得一提。其也是一个车媒综合体。但它跟“汽车之家”相比,就显得低调多了。在其灵魂人物颜宇鹏的带领下,“新车评网”深耕南方市场。其内容的质量也很不错,但就是低调。另外,我个人还觉得,在“新车评网”上,颜宇鹏的个人色彩较浓,其盖过了旗下其他。
在“传统互联时代”,车媒圈虽然形成了北有“汽车之家”,南有“新车评网”的格局,但整体来说,车媒江湖还算平静。一呢,是因为整个车媒圈里的优秀人才还是稀缺,至少还没完全成长起来。二呢,则是因为供个人成长、发挥的还没成熟,直到“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于是个人只好依附已有平台,继续。
在“传统互联时代”,车媒圈虽然形成了北有“汽车之家”,南有“新车评网”的格局,但整体来说,车媒江湖还
说到人,那当年的“汽车之家”是很有优势的,它集合了不少江湖上数量有限,且水平较高的人才。后面很多“移动互联时代”的车媒人都是从“汽车之家”出来的。可以说,高品质的原创内容,是当年“汽车之家”的立站之本。而除此之外,“汽车之家”的论坛也是极具人气的,精品贴不断,也曾孕育出不少达人、红人。直到现在,“汽车之家”论坛的影响力依旧不可忽略。这也正是目前很多网红不愿放弃这块阵地的原因。
直到现在,“汽车之家”论坛的影响力依旧不可忽略。这也正是目前很多网红不愿放弃这块阵地的原因。
而就在“汽车之家”的原创内容和人气论坛没有显出什么明显颓势的时候,“汽车之家”宣布向数据、服务平台转型。很多都相继离开。对此,粉丝们不理解,也有各种关于其人事内讧的猜测。而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用户,各中细节就不深究了——也没法深究,所以只谈现象。
我们现在看到的“汽车之家”,虽然其涉及的领域更广,但就原创内容而言,已然没有了当年的。取而代之的,是众多小及自(下文均简称为“小自”)的大杂烩。用一句话来形容——我们不生产内容,我们只做内容的搬运工。当然,这里说的不生产,不是指零产出。
当年“汽车之家”收手原创,转而做数据,并不断扩展自己商业生态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在自抛灵魂和情怀——这真是一种吗?对感情丰富,情怀满满的用户来说,可能是。但对“汽车之家”本身来说,未必!
随着移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小自的崛起是必然的,它们的优势在于深耕内容,而在数据整合及内容的广度上,它们是有局限的——“汽车之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它没有在“移动互联时代”将自己置于众多小自的,而是凭借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将一众小自进自己的生态圈——你负责深耕精彩的内容,我负责多样化的展示,你在我这发布内容,我给你更多的率。
通过这样的合作,“汽车之家”解决了自身的内容问题,也给自己带来了庞大的数据流。众多的小自汇聚于此,人们来这看内容,就像在超市里挑商品。消费者好哪一口,什么风格的商品好卖,超市都清楚的很。一旦这些数据被科学的分析、整理,再反馈给内容生产者、消费者、经销商、车厂……那就是真金白银的价值。而这些全方位的数据信息,单个小自是无法取得的。
总的来说,在“传统互联时代”,“汽车之家”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原创内容和论坛文化上的优势,圈下了一大批粉丝。而到了“移动互联时代”,“汽车之家”又凭借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号召力,搭建起一个建立在众多小自之上的,横向的、综合性的信息圈层。我们这些内容消费者,也应该时常来去这种综合性的圈层里转转,以免被自己手机中常驻的那几个账号所固化——在爱我所爱的同时,不妨也看看他人所爱。
“汽车之家”的转型,目前来看还算成功,而与它南北遥望的 “新车评网”呢?——它似乎还在践行着“传统互联时代”的线,而且步伐坚定——哪怕决意投身“移动互联时代”的灵魂人物颜宇鹏已经离开。
科技在进步,人才在成长,车媒圈眼看着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人成熟了,硬件也跟上了,车媒江湖的风云自然也开始涌动了。
老实讲,我现在持续关注的车其实也不多,也是相对比较主流的。其有“大家车言论”、 “萝卜报告”、 “逗斗车”、“胖哥试车”、“Y车评”及“38号车评中心”。
这些小自中,个人感觉目前做得最好的,应该算是“大家车言论”了。它的成功也再一次证明了人才的重要性。
目前,“大家车言论”围绕五位大咖的自身特点所做的内容产出,涵盖了有关汽车及汽车生活的诸多方面。他们有观点输出、知识输出,有车评、车生活,也有改装、赛车,还有其他自较少涉及的老爷车、汽车音响、商城等。所有这些内容,在“大家车言论”都“因人而异”。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 “大家车言论”,我觉得 “和而不同”就非常合适。
而“和而不同”风格下的颜宇鹏,在之前的 “新车评网”里是个什么作风呢?外人不好说,但有一个现象很值得一提,那就是颜宇鹏时代的“新车评网”,其的成长都比较慢。而颜总离开之后,“新车评网”很快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很多之前处于二线,甚至三线的车评人开始逐渐前台,并绽放。这说明在颜宇鹏时代的 “新车评网”,其人员并不十分理想。
好在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后,颜宇鹏认识到了这一点,也转变了自己的领导风格。他以对等的姿态,将几位“大”咖聚于一“家”,以“和而不同”的,打造出了“大家车言论”这一平台。
颜宇鹏,江湖人称“YYP”,“大家车言论”的创建者。“新车评网”也曾在他的带领下,发展成为车评界里的知名平台,和“汽车之家”南北相望。后来颜宇鹏离开了“新车评网”,其中肯定有无奈,但更多的是远见——既然大部队不愿调整战略,那我就组织一支小部队离开,以轻装的姿态,从“传统互联时代”迈进“移动互联时代”。
但无论是在“传统互联时代”,还是在“移动互联时代”,颜宇鹏都着他严谨、细致的风格。而且他的严谨程度似乎到了“症”的程度。比如他会关注车门角的高度是否容易伤到人眼。他会留意车子地台高度对老人上下车的影响。他在自己的专栏“Ask YYP”里,也会针对很多用车小问题做非常细致的剖析。他甚至会脱掉鞋子给你示范他如何用脚趾控制油门……这类细节在其他车媒人身上很少看到。可以说,严谨、细致的特点是他长期立足车媒江湖的根本。
颜宇鹏的严谨作风,也使得他的内容输出极具条和系统性。无论是文章还是视频,都是如此。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他的内容风格,那就是“透彻”。
颜宇鹏的严谨作风,也使得他的内容输出极具条和系统性。无论是文章还是视频,都是如此。如果用两个字来
另外,颜宇鹏的车评不仅关注车辆本身,还关乎业态发展,用车。而这些东西都不照搬他人,是建立在自己多年经验积累之上的思考,所以很具有力。
然而,我持续关注“大家车言论”,并不只因为颜宇鹏的严谨、细致。“大家车言论”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多元化。
目前,“大家车言论”中的颜宇鹏、曾颖卓、袁启聪三人,是铁三角似的组合,他们各具特色,又能同框配合。独,能各自产出风格迥异的内容。合,也能玩出花样和高度。像他们三个合作的《驾值观》,其品质就很不错,国内鲜有这样的制作。总之,这样的组合非常难得!
而在这三人之外,还有气质娟子和油腻老谢的辅助,“大家车言论”的多元魅力就更突出了。以上这些人都是什么子,我这捎带说一下。
先说人称“节操卓”的曾颖卓。他是颜宇鹏从“新车评网”离开时带走两个人才之一(另一个是涓子)。
曾颖卓的成长,我觉得常有赖于“大家车言论”的平等风气的。 在“新车评网”时,曾颖卓似乎一直被在颜宇鹏的之下,且一直不温不火。但到了“大家车言论”,他无论是抛段子、甩干货还是讲情怀,都是一把好手。较之前的自己,进步颇大。可见,、平等的对一个人,尤其是有潜力的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曾颖卓专注汽车改装多年,且有着扎实的汽车理论知识——但这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他的情。怎么说?曾颖卓喜欢在车评里夹杂段子、秀节操,但这些并不是他的全部,更不是他的本色——这一点和窦文涛比较像。曾颖卓曾在自用车骐达转手前拍过一期视频。节目里满满的父爱,满满的不舍,满满的情,让人印象深刻。另外,他还是“痛车”(不了解的话,可百度一下)一族。一个在社会不泯童心且的人,是可贵的。当这样一个情的人投身进车媒江湖,他给受众带来的,可就不只是一些参数和驾驶体验了。
袁启聪是广东本土成长起来的车评人,做过的汽车节目。虽然我个人对他的了解是在关注“大家车言论”之后,但在此之前,他在广东地区应该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不然颜宇鹏也不会他过来。
在广生土长的袁启聪,立足“大家车言论”做情怀车节目,我感觉很合适。因为广东车市的发展,较全国其他地区都要早。说到中国汽车消费史,广东自有它的丰满。所以,当丰满的历史,遇上了爱怀旧的人,哪有不合适的道理。
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了众多国际车企的利润大本营。一方面,车企们推出新车型的速度之快,数量之多,前所未有。另一方面,求新求变的中国消费者们,换车周期大大缩短,三年五年就换车的大有人在。所以,街上的老爷车越来越少,能刻上历史印记的情怀车更是寥寥。
求新求变的中国消费者们,换车周期大大缩短,三年五年就换车的大有人在。所以,街上的老爷车越来越少,能刻
慢慢归于历史的这些情怀车,渐渐脱离了主流消费圈。它们要么很贵,你消费不起,要么维修保养不便,且要面对越来越严格的法规,你不想操这个心。但不管是太贵还是太麻烦,你不去触碰,但并不代表你不愿去感受,去回忆。不用物质和行动上的付出,只要体会就能获得极大的满足,这是很多人想要的。而袁启聪的情怀车节目就满足了大家。
虽然袁启聪以爱捡破烂闻名,但他怀旧归怀旧,潮也是真的潮。他着装入时,观点新锐。这位好用粤语阐述观点的车评人,聊起老爷车来,有满满的情怀。而说起新能源,也有着鲜明的态度。他在车媒江湖,自有其乐……
涓子在“新车评网”时,做的是 “新车完全手册”栏目。我对她的最初记忆,是她的一期有关奔驰C的。为叙述准确,我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还特意跑去“新车评网”翻了旧账。那期节目距今已经五年,可见我对这位气质的印象之深。
涓子的好气质,很大部分来自于她的好衣品。隔壁“汽车之家”、“Y车评”里的那几位女主持真应该好好学学——扯远了,回到主题。
做与自身气质相符的内容,是“移动互联时代”各小自需明确的线。因为小自做的都是个性化的内容,所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深耕就好,不必贪大求全,更不必把自己弄成个演员,不断变换气质,去适配各种角色。
涓子目前在“大家车言论”所做的节目,其选材多涉及豪车、民宿、美食及都市风尚。其欲诠释的,是一种有品质的车生活——涓子的气质就很符合这一调性。从实际效果来看,涓子营造的“高级感”没有低于受众预期,其节目已然成为“大家车言论”内容拼图中,极具气质魅力的一块。
谢桓,人称“老谢”。他加入“大家车车言论”的时间不长。目前以汽车音响的测评为主方向。其他我有印象的,就是他那一口浓浓的腔和鲜明的娱乐风。他喜欢插科打诨,会经常提起前女友,体型肥胖,胃口不错。然后……好像就没什么了。总之,他目前给我的感觉就是:车评是他的副业,而搞笑,他是认真的。当然,老谢在搞笑之余,对于那些真正的好东西,他会严肃、认真的竖起大拇指,以表达自己的认可。
最近,他在车展上发表了一段言论,引用了爷孙两人与一头驴的故事。这故事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就是不管爷孙俩谁骑驴,或都骑驴,或都不骑驴,旁人都会有说法。老谢借这个故事劝各位车评人,做好自己事就好,别想着自己会被所有人接受。其实这故事不单是讲给车评人听的,每个人都受用!
当时我对他不甚了解,但他的面相、举止还有纹身,激发了我的第六感,我感觉他是一个非主流的存在,应该还有点叛逆。于是百度了一下,果然!原来他在去“汽车之家”之前,江湖上早就有了他的传说。
陈震,人称“二环十三郎”,他的那些事迹我就不赘述了。说简单点,就是飙车党,进过局子。之后一直混迹赛车场。再之后就是我们比较了解的轨迹了——进“汽车之家”做车评,之后进入主流车媒圈。
飙车党,进局子,虽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也侧面反应了陈震的血性,以及他对机械、速度的。对车有些天然的人从事车评,逻辑上很合理,但归,开车和评车毕竟两码事。直白的说,陈震的车评并不出彩。
既然他的车评一般,但又是什么让我持续关注“萝卜报告”呢?是因为他的两个好伙伴。一个是他的好队友寅哥,另一个是与他合作“越野书”的李益斌。
“萝卜报告”的寅哥,全名不详,人称“技术寅”。他的严谨跟颜宇鹏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他不太喜欢自己,浑身带着点理工男的颓感。
听他那种不紧不慢,条理清晰,句句实在,连绵不断的解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逻辑持续输出的快感,全程无尿点。另外,他经常在做完机械解构和数据梳理之后,会将理论结合上实际的消费场景,做更深入阐述,简直完美。
“萝卜报告”出品的,以李益斌为主导,陈震辅助的“越野书”,可以说每一季都是精品。从内容到画面,从解说到剪辑,都制作精良。比起其他车媒出品的同类节目,“越野书”的水准要高出很多的。而陈震在“越野书”中的表现,也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节目中的他,克制、冷静,偶有失控,但也是成熟的味道。谁不是在慢慢成长、成熟呢?
都说车轮是人类腿脚的延伸,而就日常而言,这种延伸不过是在环之间打转。而“越野书”的李益斌,则带着我们的心,将这种延伸,远远扩展到了日常之外,扩展到了雪域高原、沙漠戈壁、极地冰川、三江之源……而这一段段旅程,一次次冒险,之于苟且的我们,现在仍旧是一个个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念想。而这样的念想,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最终会成为遗憾……
小结:“萝卜报告”也是一个以小团队形式存在的小自。虽然它的多元化程度不及“大家车言论”,但内容的精彩程度较高。“技术寅”撑起了“萝卜报告”车评版块的半边天。“越野书”则经过几季的迭代,已然成为了“萝卜报告”的金字招牌。无论是从探寻的深度、刺激的程度来说,还是从制作的水准来说,“越野书”较其他车媒的同类节目都有着很大的优势。搞不好 ,“越野书”会成为“萝卜报告”的王牌,助它立足车媒江湖。
前面提到的“大家车言论”和“萝卜报告”,都是小团队式的车,接下来要说的“逗斗车”也是。只是“逗斗车”的团队关系相对扁平,没什么层级感。余洋、姚编以及老板胡永平(早年在“汽车之家”任职)的出镜率虽然较高,但也不是什么明星式的存在。“逗斗车”的好些幕后人员,甚至其家属也都参演节目,且亮点十足。而老板胡永平不仅出演节目,还时常被调侃。逗斗车这种上下融通,不分台前幕后的氛围,让团队显得人丁兴兴旺,活力满满,让人倍感亲切。
“逗斗车”的节目类型较多。二手车、新车、情怀车、越野、游记等都有涉及。除了车评,“逗斗车”还时常拍一些与车有关的人和事。他们近来就拍了代驾和专车司机的故事,都很真实感人。此外,他们还拍了不少有关夫妻感情的短剧,也都有着很强的现实共鸣。
车是无情的,而车所承载的这些人与事,却都充满着烟火。总之,虽然“逗斗车”里没有什么大帅哥,也稀缺,节目的制作也称不上精良,但就是有着那么一股子说不上高雅,谈不上气质的人情味。也就是这人情味,才让“逗斗车”在技术流、高端流盛行的车媒江湖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胖哥,名为杨力,是国内很早做车评视频的人。就连湖颜宇鹏自己都说,当年他做视频是受了杨力的。我对杨力早年的一期节目很有印象,那是他在西双版纳试手动版的福特嘉年华。那时候的杨力,身上还保有着稚嫩的热情,而且做事认真(现在可是有点老油条的感觉了)。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有关注他。
常年积累下来的经验,让他仅凭直觉,就能把车评做到一定水准。那除了经验之外呢?横向比较过后,你会发现,杨力的车评有着很大的惯性,这惯性可以保障他的节目少犯错误,但难免乏味。这样的节目,往往信息是很清晰的传达出去了,但没什么体温。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受制于团队的规模吧。而我下面要提到的“Y车评”也存在这个问题——先说回杨力。
这么多年下来,胖哥车评节目的气质已慢慢褪去。现在看他的节目,就像在看一份份没有润色的,既缺乏令人频频点头的共鸣,也少了引人回味的思考。胖哥如果仅凭自己的体量和经验惯性,又还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车媒江湖中滑行多久呢?
我对“Y车评”的关注,属于那种断断续续的,不是每逢更新都会及时去看的那种。这主要是因为其产量不高,得攒着看才过瘾。
常以牛仔裤加衬衣视人的“Y车评”主持人李扬,多数时候心平气和,偶尔也会在节目里爆发出一点情绪。像最近他做了一期标致508L的评测。在节目的后期,他的情绪比较激动,对PSA在中国的表现,李扬狠狠的表达了自己恨铁不成钢的态度。从这些为数不多的爆发中,你是能看出李扬对车,对驾驶还是有着自己的执念的。应该说,李扬的自身素质不错,而且有能力做得更好,但无奈整个团队合力还不足以把整个“Y车评”顶进优秀车媒的队列,总差那么一点点火候。这种感觉,在他们的专题节目《寻找最美公》里体现得尤其明显。题材不错,但就是没挖掘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车媒江湖,我希望有着暗实力的“Y车评”能补齐团队上的短板,不要再继续潜力下去。
最初认识38,是在胖哥杨力的美国试驾节目里。那时胖哥借用了38号的车,也把38号拉进了大家的视野。那时的38,长发披肩,目空一切。而现在的38呢?头发是短了很多,但目光还是一样的高仰。
对于他前期在国内做的那些节目,我是一边看一边摇头。那时的他,总会在节目一开始,就把别人对他的负面评价拎出来说道一下。大概意思是你们骂我,给我扣帽子,这些都是你们自己的行为,我做我的,我都不在乎。你真不在乎吗?真不在乎的话,你还反驳个啥。你既然决定置身江湖,就该经得起小风小浪。然而,当年初踏江湖的38,不但没有做好的心理建设,还在自己立足未稳的时候,就急着彰显个性,两面树敌。首先是得罪了同行:别人介绍车的外观,他不介绍。不介绍也就罢了,还说人家对外观做介绍太多余;别人都一边开车一边说车,他不这么弄,一把椅子摆在车前做定位解说。定位也就定了,他还说人家开着车做解说有点傻。其次是车厂:当开到一款自己觉得很棒,但卖不好的车时,就盲目的帮厂家找原因,并自己找来的那几个或十来个数据样本就是大数据。一副若你不按我的方案卖,就永不得翻身的自信——就这些个表现,你是让别人说你耿直好呢,还是说你幼稚好。
这些个过于主观的行为一出来,38号所受的美国教育肯定不会替他背这个锅。因为我相信,无论哪国的教育,尊重他人,谦虚自省都是最基础的教义。你可以挑战现有规则,可以挑战一切权威,但如果不懂得尊重,盲目自信,那就不是挑战,而是挑衅。挑战多用于英雄,而挑衅多用于。
38号从一开始就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以不被第三方的立场,定位了自己车评人的身份。很多受众与其说是冲他的车评去的,还不如说是冲他的身份去的。38的是真,但这就一定意味着客观吗?也可能是主观哟!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