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映的影片《战狼2》在连续14日的播放中“神坛”,36亿的票房让其带上王冠,成功挤下周星驰的《美人鱼》问鼎华人电影票房冠军新王座。更惊人的是这势如破竹的票房增长记录还未停下脚步,电影从业人员预估其40亿元票房预期没跑,甚至最终票房很可能冲击52亿元大关。
“华语影史单日票房纪录”,“最快速破十亿票房”、“连续10天日票房超两亿”、“首周末单日收3.57亿”…… 4小时破亿,83小时破10亿,8天破20亿,11天破30亿,14天破36亿……《战狼2》一演绎着惊心动魄的奇迹!
没看过《战狼2》的在赶去电影院上,看过《战狼2》的表示我要“一刷”,“二刷”再“三刷”,关于《战狼2》的讨论呈现爆炸式喷涌,从微信,微博,再到电视、,《战狼2》轰轰而来汇聚成一股巨大的。这样一部现象级的影片不只在内地,在、欧美也同样引发关注。当然,同为华语语境的台湾也引起了高度的的关注。
网友纷纷留下五花八门的留言,有的酸“中国来拍,难免感觉是自嗨”,有的则“台湾就连自嗨都没机会”,因为“台湾连个新生代武打明星都没有,是要拍个屁?”,还表示近些年“台湾只会拍哭哭啼啼的软男爱情片”。点赞的台湾网友也不少,有的台湾网友更时表示自己刚在厦门看完《战狼2》,“超级燃!”,还有人追问何时才能在台湾上映?
回到台湾网民关注的那个最初的问题,即“台湾能否拍出《战狼2》”?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先理清《战狼2》在为何能成功?
首先是定位鲜明,“硬汉军事题材“+“中国式超级英雄”填补了电影市场的类型片空白,成功塑造了一个属于中国人自身的“超级英雄”形象,看多了“超人”、“蜘蛛侠”、“美国队长”,史泰龙、阿汤哥等美国超级英雄,来个原汤原味的兵哥哥上山下海、披荆斩棘,更接地气。
面对吴京扮演的“特种兵冷锋”仿佛超级赛亚人战无不胜,部分台湾网友酸言酸语,难免出面对美国不自信的心态,怎么美国可以《大兵瑞恩》,中国强大了自己国民不行吗?是不是久了,膝盖都钙化了?
其次,“情怀牌”水到渠成。“犯我中华虽远必诛”,如今的中国早已非当年的吴下阿蒙,一个强大的、空前发展的中国,一个让百姓满怀自豪之情的祖国,“爱国情怀”急需这样一部优良的正能量、主旋律电影去抒发宣泄出来。而《战狼2》则是恰逢其时的做了一个优质的疏导管道,让国人们可以在电影院里尽情的狂欢、呐喊。于是,我看到了中国维和部队喊线》,看到了茅台高层致信《战狼2》感谢其无偿推广民族品牌。
再有,《战狼2》的成功离不开强大互联网宣传,巨大的网民基数,加之庞大的互联网平台宣传,良好的口碑让效应更是疯狂翻倍,吸引更多人走进电影院。
看台湾电影,自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后,脑海中竟全无台湾电影的最新力作浮现。而1947出生的侯孝贤今年已经七十岁,却还担着“扛把子”的角色无法轻松卸责。回顾台湾电影的过去与未来,我们可以发现台湾电影的衰落与以下几点相关:
其一,“浅碟子经济”让台湾电影市场难以壮大,如龙搁沙滩,毫无施展空间。伴随着台湾经济的起起伏伏,台湾电影也从辉煌沉寂。70年代台湾电影将琼瑶阿姨的《窗外》、《海鸥飞处》、《一帘幽梦》等爱情文艺电影带到两岸三地;80年代的台湾让我们认识了侯孝贤、李安;90年代台湾电影经历了十年的挣扎,新千年后的2008年,《海角七号》如同灵光乍现,以5.3亿新台币的高票房获得空前成功,再到2010年的《艋舺》,2011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鸡排英雄》。台湾电影仿佛迎来了春天,然而这个春天却因为水土不服难以扩展市场,只能草率的在岛内开了花就凋谢了。
其二,“文化”让台湾电影人才难出大师。大导演侯孝贤的成功离不开的是中国文化的浸淫与传承,如同《侯孝贤录》中所言,“尽管海峡相隔,但正是宏观上的中国式思维耳濡目染地赋予了他最基本的感性和价值取向。有了这样复杂多元的元素组合,华语电影才有幸拥有了一位侯孝贤。”而如今的台湾在“文化”的下,中国历史归入东亚史,被消失;国语地位难保,被台语取代;谈起日本文化仿佛更兴奋。
台湾年轻人正从文化上遭受“阉割”,“去中国化”的最后是不知道自己是谁?台湾人?鬼岛人?日本人?一个最终放弃定位的年轻人,最终只能玩着“小清新”,然后告诉世界这就是21世纪台湾的电影符号?
最后,经济的衰落、得伴随的是人才的流失,为追寻更大的市场、找寻台湾电影的出,台湾电影人才难免会向资本方向流动,人才的流失让台湾电影难处佳作,从2000年至今,台湾金马最佳男女主几乎全被演员包圆。2016年的金马获名单电影与电影人更是占据几乎整座江山。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