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车评测 > 正文

新车评测新车Kona Process 153 DL 测评试骑

类别:新车评测 日期:2014-11-20 19:54:01 人气: 来源:

  Process 153,是Process系列中行程最长的一款车型。该系列还包括同为27.5寸轮径的Process 134,以及我们之前测试过的那款标新立异的29英寸车型——Process 111。你也许已经猜到了,每款车型中的数字与该车型的行程是对应的(单位是毫米)。这样的命名方式较为简短,而且与Kona早年的那款叫Humuhumu-nukunuku-apua’a(译注:一种鱼的夏威夷语名称)的车型相比,拼写起来可省事儿多了。Process 153 DL可不是泛泛之辈,66.5度的头管角度以及一系列的配件就足以证明他能住最严厉的。我们测试的这辆L号整车不含脚踏重量为14.5kg,零售价为4999美元(中国零售价为人民币32800元)。在高配的DL车型外,还有一款低配车型可以选择,零售价为3399美元(售价为22800元)。

  Process 153 DL细节

  用途:AM/Enduro

  轮径:27.5英寸

  后轮行程:153mm

  铝合金车架

  摇臂避震结构

  RockShox Pike RCT3 160mm前叉

  RockShox Monarch Plus后避震器

  重量:14.5kg(不含脚踏)

  零售价:4999美元(中国零售价:32800元)

  车架设计

  升降座杆的出现,让Kona的设计团队得以在Process 153上实现不可思议的低跨高。他们降低了座管高度,单纯依靠升降座杆下半部的固定部分供车手进行额外的座管长短调整,以获得理想的腿部空间。这一设计,同样也可以在一台L号车架上,将座管长度保持在不到18英寸(450mm)的水平,同时跨高只有26.18英寸(665mm)。这一组数字,出现在一台具有6英寸后轮行程以及27.5英寸轮组的车型上,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除去摇臂上连接后上叉和前三角的一个碳纤维小支架外,Process 153车型是全部使用6061铝合金抽管管材制造的。其后三角被设计得尽可能坚固,而其他的部分——从U形转点到后上叉的形状,以及超宽的主转点(很有可能是使用BB92中轴外壳制作而成)——都是为了实现坚固耐用这一目标而打造的。车架的其他细节部分包括:前后变速器采用内走线方式,刹车油管和内走线坐管的油管则整洁地固定在下管上侧。而在下管的下侧,还预留了水壶架的安装位。不过,这个很容易让水壶沾上前轮甩起来的泥水,或者其他东西(你懂的~)。但有总归还是比没有要好。

  Kona将Process车型的避震设计称为“摇臂避震”。其核心是多连杆单转点结构。

  摇臂避震系统

  Process系列采用了多连杆形式的单转点避震结构。Kona对这种结构可谓是驾轻就熟,从他们的第一款全避震车型起就在使用了。不过在这款Process上,经典的避震结构得以改进,以匹配超低的上管高度。Kona将153车型使用的避震结构称为“摇臂避震结构”,即车子的座管直接和一个铝合金摇臂连接,而摇臂又和一个U型支架相连来驱动后避震器。后避震器直接和U型支架相连,并没有使用衬套或任何专用的配件。这也方便用户在日后选择更多的后避震器来搭配车架。

  一辆自行车的设计过程,其实也是的过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款车型最终的后轮行程设定为153mm,而不是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160mm或165mm。这个看上去有点奇怪的单数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么来说吧,设计师并没有坐在沙发上夸夸其谈说“咱们来设计一辆160mm行程的27.5英寸规格的山地车吧”。相反,他们觉得应该优先将角度设计到最好最合理的程度,而不是上来就先定好一个固定的后轮行程。超短的后下叉是设计师们第一看重的。在设计过程中,稍稍一点后轮行程,可以换来仅有425mm的后下叉长度,同时也能保持设计师们想要的较好的头管角度、上管长度以及轮胎间隙。后摇臂的连接搭配当下的气压后避震,可以变幻出一条可玩性很高的杠杆比曲线,避免出现令后避震难以调校的突兀感。

  一个U型支架将后避震器的后部和后上叉直接连接在一起。后避震器前段直接和一片看上去很薄,实际却很宽的焊接在上管的三角形铝合金材料连接在一起。

  配置表

  零售价$4999(中国零售价¥32800)

  行程153mm

  后避震RockShox Monarch Plus RC3

  前叉RockShox Pike RCT3 Solo Air 160mm

  飞轮SRAM XG-1070 11-36

  曲柄SRAM X9 22/36T带护盘

  中轴SRAM Press Fit 92

  后变速器SRAM X0 type 2中腿

  前变速器SRAM X7直装

  指拨SRAM X9

  把横Race Face Atlas FR

  把立Kona 40mm

  把套Kona锁死把套

  刹车Shimano XT,前203,后180

  花鼓Shimano XT中央锁死

  辐条Sandvik不锈钢

  车圈WTB Frequency Team i25

  轮胎Maxxis Highroller II 2.3 EXO 3C

  座垫WTB Volt Team

  座杆KS Lev Integra

  对比其他XC/AM车型

  Process 153 DL骑行测试

  bigquotesProcess 153是你下山时的好基友。陡峭的下山段绝对合他胃口。一旦骑上他,你就能感受到他的角度是如此给力。

  爬坡表现/车架尺寸

  L号的Process 153车架的水平伸展长度(即Reach值,车架头管上端到五通中心点的水平距离)达到了460mm。这也解释了为什么Process系列整车上配备的是40mm的短把立。在Kona的几何角度哲学中,长上管和短把立可以给车手提供更好的骑行姿势,从而有助于他们去攻克技术性的段。否则,单纯地给普通车架搭配短把立则会让车手的重心后移,这样反而不利于操控。我(指原文作者,下同)的身高为1.79米,可以轻松驾驭M号或者L号的Process 153 DL车型。不过,选择M号的话,则会略微削弱Kona所提倡的“长上管,短把立”这一概念所带来的优点。同时,这也意味着整车上配备的升降座管很有可能需要向上拔出很多,甚至超过最小插入长度的警戒线,才能获得较好的腿部空间。这么来看,L号应该更适合我。刚装好车之后,我骑车初步体验了一下,对整车的角度和尺码还有些疑惑。不过在将座垫稍稍向前移动之后,我便找到了很舒适、且有利踩踏的姿势。在这样一番微调之后,这款车较长的水平伸展长度非但没有感觉太长,反倒让我感觉以前骑过的车都太短了。

  虽然把立很短,而且配备的是不可调行程的160mm前叉,但这款Process在爬坡中也丝毫没有出现前端飘忽不定的感觉。车手有足够的空间将重心前移——无论是俯身贴近车把,还是站立踩踏——这种重心前移足以将前端牢牢压在地面上。在这一方面,785mm宽的Race Face Atlas把横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供了足够的杠杆比来对前轮进行操控。无论是你要抬把跃过连续的树根段,还是要碾过一个很急的发卡弯,均可以应对自如。

  我们测试的整车重量为14.97kg(含脚踏),并且配备了Maxxis High Roller II轮胎。所以,并不要指望这款Process 153 DL能助你在爬坡段中赢得爬坡王圆点衫。但是也不要以为他爬起坡来拖泥带水——丝毫没有。即便是Monarch Plus后避震器全开,后端的运动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也很好地证明了Kona的设计了车架的避震杠杆曲线和当前的气压避震器相当吻合。在较长的爬坡中,我通常会将后避震器上的蓝色踩踏调节钮扳到中间,以获得更高的踩踏效率,同时也能即使是在站立踩踏时也能获得相当好的抓地性能。虽然在这一类型的车型中,210的传动系统已经逐渐退出舞台,而且Process 153 DL上配备的22-36系统和时行的111系统相比略显低端,但在漫长且人的爬坡中却让我相当受用。

  Process 153可以让你在越野段中高速驰骋。

  下坡表现

  Process 153在下坡中如一样凶猛,崎岖坎坷、陡峭吓人的线正合他的胃口。而且一旦下坡开始,Kona先进的角度设计便优势尽显。425mm的短下叉和较长前部中心使得车手可以毫不犹豫地横冲直撞。宽把横和短把立也便于车手打开肘部,摆出进攻姿势。无论况有多,在Process 153面前都会显得捉襟见肘。在慢速的技术性段,对整车进行控制确实稍显吃力,不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153车型在高速下的操控性还是相当好的,而这也是Kona的设计初衷。

  即便是全速通过颠簸段的时候,Process 153依然表现得灵活跃动。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RockShox Pike前叉和Monarch Plus后避震器。“中段支撑”似乎已经成了当今市场上的一个新的关键词,不过在考量避震性能方面,这确实是很重要的一点。在骑行中,Pike前叉和Monarch Plus后避震都体现出了很好的中段支撑,在大冲击之后迅速归位,同时也减少了任何不必要的、可能对操控性带来影响的压缩。这一特性使得车手可以避免被那些会减慢速度的坑洞所困扰,同时保持一定长度的有效行程来应对那些超大的障碍。另外,这套避震系统对起跳前车手对车的预压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而即使是飞过大的障碍落地时,避震器的设定也可以避免出现明显打底的感觉。总的来看,在这辆车的整个避震行程使用中,车手的感觉非常顺滑,车子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谈到过弯的表现,我认为,在滑雪领域由Shane McConkey最早提出的 “slarving”一词最能恰如其分地描述Process 153 DL的过弯性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它描述的是滑雪中在过弯滑动的同时去用雪板切削雪面的动作。骑在Process 153上通过连续的S弯的时候,得益于超低的跨高,车手可以避免将膝盖磕在上管上,同时又能轻而易举地将车子推向侧面。而坚固、强壮且短小精悍的后三角则有效地了整车可以精确入弯,突破极限。在空中做动作时,低上管的好处也得到了体现——为车手提供了更宽阔的空间,可以在空中进行调整,从而平稳落地,而不是被卡在一堆铝合金管子中间。

  配置点评

  SRAM 210传动系统:尽管210系统在爬坡时表现不错,但在遇到的颠簸段时,即使有可锁死后拨的帮助,整个传动系统也并不顺畅。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崎岖的况下,甚至出现过掉链子的情况。我个人对于110或111系统还是偏爱有加。如果这台Process是我的,第一处改动便是要拆掉前拨和指拨,把两片牙盘换成正负齿单盘(X9曲柄可以兼容Sram规格单盘),从而升级为110系统。这样不但可以省下不少的重量,而且,在类似于OneUp Components的42齿大飞轮片的帮助下,整套系统的爬坡性能并不会减弱太多。更重要的是,这比完全升级为111系统要便宜得多。

  KS LEV Integra升降座杆:我们在之前测试Process 111车型时,曾经遇到过这款座杆线管可靠性的问题。之前的测试中,线管在受外力作用偶然移动时会引发坐管做动。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这台153上,我们没有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它每次都能顺滑精准地移动到位,而且线控装置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最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便于使用,而且不会像其他产品一样剐蹭到衣服或车手。

  宽把横、升降座杆、XT刹车——Process 153的配置为车手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Race Face Atlas把横:我们终于不用再抱怨把横太窄了。785mm的Atlas把横绝对够宽,其8度的后撤角度相当舒服。如果需要截短,把横两端提供了刻度线以供参考。不过我还是在截短之前保持原有的长度试骑几次。

  WTB Frequency Team i25轮组:WTB的i25车圈搭配一组禧玛诺XT花鼓编制的轮组在测试中表现相当出色。i25车圈25mm的内宽很好地兼容了较宽的车胎。而32孔的三叉编为后续的辐条更换及轮组校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禧玛诺XT花鼓可靠性强、简单。不过碟片中锁系统相对于普通的六钉系统来说,并不是那么普及。

  Pinkbike点评:

  bigquotesKona致力于摆脱传统山地车几何角度的约束,将长上管短把立的概念推行到极致。这一值得表扬。而这种不墨守成规的举动,也获得了回报——Process 153系列给人的骑行感受非常深刻,而且在目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中,像Process 153系列这样将高速稳定性和操控性结合得如此完美的产品更是屈指可数。可不要被数字了双眼——153给你的骑行感受绝对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所代表的行程。如果有人仅仅因为想要一辆160mm行程的车子而错过了Process 153,那么他/她绝对是坑了自己。另外,一流的避震系统、宽把横、短把立以及宽大的车胎等配件,让153车型无需升级便可担当翻山越岭的重任(当然我们更希望看到整车能配备111传动系统)。鉴于爬坡时的可控性以及下坡时的凶猛表现,我们认为,Process 153系列堪称名副其实的全山地(AM)车型。

  ——Mike Kazimer

  (原文:Mike Kazimer翻译:KonaChina)

  本文来源于《骑摆客》,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

延伸内容:
关键词:新车评测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2 版权所有:汽车资讯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